視頻:第十屆中國航展廣東珠海開幕 獻禮空軍65歲生日  來源:中國新聞網
  
  11月12日,2014第十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進入第二天,展館內各式各樣的展品模型吸引了不少境外觀眾的眼球。中新社發 龍宇陽 攝
  中新網11月15日電第10屆珠海航展14日進入公眾日展覽。擁有漫長海岸線的中國如何強化沿海防禦一直備受關註。港媒觀察,“升級版”國產反航母作戰體系亮相,今年反航母作戰體系更完善,如潛艇攻擊航母的導彈武器到今年已新鮮現身。國產反艦導彈C602、C705和C802A,則被軍迷譽為“反航母三劍客”。業內人士稱,這顯示中國反航母武器體系正不斷完善。
  香港《大公報》15日文章稱,這款名為“CM-708UNA潛射導彈”標明其作用是“攻擊海上大中型艦船目標”,併在今年新版海防圖中成為攻擊敵方航母的主力導彈;而國產反艦導彈C602、C705和C802A,則成為攻擊航母戰鬥群其他艦船的重要武器。
  分析稱,“更遠距攻擊,更持久作戰”成為近年國產武器裝備的發展趨勢之一,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在2010年第八屆中國航展上首次展出的海防示意圖,當中的反航母作戰體系成為熱門話題,示意圖中標明用於攻擊航母的三種導彈C602、C705和C802A亦被軍迷譽為“反航母三劍客”。雖然該集團研究員殷立新隨後澄清說“反航母作戰體系還只是個概念”,但這仍是中國首次在航展上公開展示主戰武器如何攻擊航母。
  時隔4年,“升級版”國產反航母作戰體系亮相於第十屆中國航展,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今年展出的新版海防示意圖,無論展圖規模還是觀看距離都顯得“低調”些。記者發現,新版海防圖仍以一個航母戰鬥群為攻擊目標,分為遠程與近程海防體系兩部分。
  文章稱,透過示意圖清晰地看出,在遠程海防體系中,指揮中心利用高空的巡邏機等提供情報支持,遠程無人機WJ-600負責探測及作戰效果評估,採用C602、C705、C802A及CM-708UNA四種導彈協同作戰,分別從地面、空中和水面同時對敵方航母戰鬥群發起攻擊。
  其中地面為“岸基火力單元”,發射C602對航母戰鬥群的巡洋艦或驅逐艦實施遠程攻擊;而空中、水面分別為“空基火力單元”、“艦基火力單元”,採用戰鬥機及巡洋艦或驅逐艦一併發射C602、C705、C802A,對航母戰鬥群的其他艦船實施近距離打擊。此外,水面還有“潛基火力單元”,採用潛艇發射CM-708UNA直接攻擊敵方航母。
  攻擊航母主力導彈
  該文描述,相比2010年版海防圖,C602、C705和C802A已調整為攻擊航母戰鬥群其他艦船的重要導彈,最新研製的CM-708UNA則成為攻擊敵方航母的主力導彈;而一直備受軍迷們關註的“東風-21D”反航母彈道導彈,以及“遼寧”艦航母或正在研製的國產航母仍沒列入其中。
  從CM-708UNA模型的外觀看,較其他反艦導彈更顯“個性”,其外部擁有一個耐壓艙,內部則為摺疊單翼,被軍迷譽為“反航母殺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人士透露,CM-708UNA是首次亮相航展,是一型由潛艇魚雷管水下發射的導彈,採用了水下無動力有控發射、捷聯慣導+衛星組合導航、高精度雷達導引頭、數字化控制等新技術,還採用渦噴發動機+固體火箭助推器,射程達128公里,具有適裝性好、發射隱蔽性高、突防能力強、命中精度高等特點。而現場展板上也明確標明其“承擔潛艇水下隱蔽攻擊海上大中型艦船目標的使命”,並兼顧一定的近岸目標攻擊能力。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人士表示,潛艇攻擊航母的國產導彈從無到有,顯示中國反航母武器體系正不斷完善。但新版海防圖傳遞的重要信息仍主要是,開放式展示一個集指揮、控制、通信、情報、偵察、打擊和作戰效果評估於一體的對海防禦系統,為瀕海地區構建海防防禦提供完善、靈活的整體解決方案。
  反雷達導彈突防能力強
  《大公報》另一篇文章分析,在現代化電子對抗戰爭中,如何率先破除敵方雷達等電磁網,成為制敵致勝的關鍵手段之一。本屆航展展出了新一代國產“雷達剋星”反輻射導彈。
  反輻射導彈又稱反雷達導彈,是指利用敵方雷達的電磁輻射進行導引,從而摧毀敵方雷達及其載體的導彈。在電子對抗中,它是對雷達硬殺傷最有效的武器。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展區,首次展出“B611MR新型戰術導彈”。該導彈全程高空、高速、機動飛行,突防能力強;通過“慣性+衛星定位+寬帶被動雷達尋的”複合制導,可實現對敵方高價值地面目標,尤其是雷達等電磁類目標精確打擊,而且毀傷效能高。
  “CM-102反輻射超聲速導彈”則可掛裝殲擊機、強擊機及無人機等,用於攻擊敵各類防空導彈武器系統制導雷達和警戒、引導雷達,實施空中壓制,為空中進攻作戰提供保障。其最大射程達100公里,對典型雷達命中精度不大於七米。
  降落傘轉化防彈衣
  航天高科技和防彈衣有關係嗎?致力於航天高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科研人員回答會是“有關係”,而且是“直接關係”。香港“中通社”文章分析,中國首件軟質防彈衣,就是從航天器回收用降落傘技術及材料中轉化應用而來。
  文章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獲悉,該院508所是中國航天器回收專業研究所,擁有降落傘研製、回收技術。早在1992年,有人用航天器降落傘傘衣材料做試驗,看看能否作為射擊訓練的移動靶基使用,結果發現這種材料的防彈性能出人意料的好。
  分析稱,製作防彈衣的核心材料——芳綸,最早從508所研製的返回式衛星和飛船降落傘的材料中提取出來。508所旗下一家全資子公司通過對航天器降落傘等一系列航天技術與材料進行成果產業化應用,研發出防彈衣、防刺服、防割手套、聲波盾牌等安全防護系列產品,也因此成為“中國首件軟質防彈衣起源地”。
  據航天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人員介紹,航天用降落傘承擔著航天器返回地球著陸前減速和緩衝的作用,可靠性要求極高。利用航天器降落傘技術轉化研製的防彈衣、防刺服,不僅能抵擋尖刀刺傷,還能承受住初始速度為450米秒的步槍子彈的射擊。這些防彈、防刺衣服裡層的陶瓷板材和外層的芳綸,都能起到給子彈減速、為身體防護的作用。  (原標題:港媒:中國反航母武器“三劍客”顯露崢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v08avngg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